德国哲学家,有神论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。先后就读于海德堡、慕尼黑、柏林和格丁根等大学。先后执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。早年从事精神病学研究和治疗工作,后受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(S
ren Aabye Kierkegaard,1813—1855)的宗教哲学和尼采非理性主义影响,奠定其存在主义思想基础。认为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,应当注重人的生存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。人所体验的存在有“客观的”、“自我的”和“自在的”三种方式,哲学思维要阐明的是“自我的”存在。 主张教育乃是“人的灵魂的教育”,教育是师生之间自由交往的过程,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,是个体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。著有《哲学》、《存在主义》、《哲学的远见》、《哲学信仰与启示》、《什么是教育》等。出处:教育卷 • 教育史 • 外国教育史 • 人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