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乐 “俗乐”的对称。古代帝王祭祀天地、祖先及朝贺、宴享等大典所用的乐舞。汉以后都由太常(官名)或太常寺(官署名)掌管。大都偏重形式的典雅,很少流传,因此周、秦、汉、魏以及隋、唐各代都曾因前代雅乐散佚而重新制订。唐代宫廷俗乐特别盛行,雅乐不被重视,玄宗时俗乐乐工不称职者乃改习雅乐。后雅乐传统仍部分保留在戏曲中,对戏曲中典雅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。出处:戏剧电影卷 • 戏 剧 • 中国戏曲 • 源 流
雅乐 “俗乐”的对称。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、祖先及朝贺、宴享时所用的乐舞。周代用为宗庙之乐的六舞,儒家认为其音乐“中正和平”,歌词“典雅纯正”,奉之为雅乐的典范。历代皇室均循例制作雅乐,以歌颂本朝功德。汉代以后,雅乐由太常或太常寺掌管。出处:音乐舞蹈卷 • 音乐舞蹈 • 音乐 • 体裁与乐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