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詹事 詹事( zhān shì) 官名。秦始置,掌皇后、太子事。东汉废。魏晋复置,历代相沿,为太子官属之长。清末废。出处:语词卷 • Z • zhān • 詹 詹事 官名。即“执事”、“给事”。战国秦置,为管理太后、王后、太子诸宫庶务的官员。秦、西汉皇太后、皇后、太子宫皆置,秩二千石(一说真二千石)。东汉省。魏、晋以来,惟置于太子宫,故称太子詹事。两晋、南北朝东宫地位极重,官属齐备,拟于朝廷,时号宫朝。詹事任总宫朝,其职比之于朝廷的尚书令、领军将军,位权甚重,或参与朝政。北周改置太子宫正宫尹。隋初复置,旋省。唐代复置,为詹事府长官,正三品,位高职闲,多用于安置退罢大臣。宋代为闲散之职。辽、金、元为詹事院长官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置詹事院,二十五年改院为府,以詹事为长官,正三品,掌辅导太子,多由尚书、侍郎等官兼任,并带翰林院学士衔。清代沿置,初犹有辅导太子之责,康熙以后不立太子,遂定其职掌为文学侍从,经筵充日讲官,与翰林官略同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废。出处:中国古代史 • 历代官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