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语词卷 • J • jiā • 袈
字词 | 袈裟 |
释义 | 袈裟 袈裟(jiā shā) 和尚披在外面的法衣,由许多长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。 出处:语词卷 • J • jiā • 袈 袈裟 译自梵语KaṢāya,意为“坏色”。佛教僧尼的法衣。因僧衣避免用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等“正色”,而用似黑之色,故又称“缁衣”。依佛教定制分为三种,总称“支伐罗”(civara):(1) 僧伽梨(saṅghāṭi,大衣),用九至十五条布片缝成;(2) 郁多罗僧(uttarāsaṅga,七条衣,又名上衣),用七条布片缝成;(3) 安陀会(antarvāsa,五条衣,又名内衣),用五条布片缝成。合称“三衣”。 出处:宗教卷 • 佛教 • 法衣、法器、梵乐、艺术等 |
随便看 |
|
修远网汉语字词典收录72225条汉语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汉语字词的翻译、注释及用法释义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