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之一。流行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地区的彝族、白族、傈僳族、拉祜族、纳西族、布朗族、哈尼族和普米族等民族当中。时间是夏历六月二十四日(有的民族则在六月六日、二月或八月二十四日等)前后几天举行,有的连续3
7天,多者达半月之久。火把节的来源各民族不同。其中有一说是,唐开元年间(713—740),云南6个地区的诏王聚会,蒙舍诏王计谋烧死其他5个诏王,而邓赕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在大军围攻下坚贞不屈,自杀身亡。后人为纪念这位慈善夫人,每逢六月二十四日这天要点燃火把举行追悼活动,以后演变为民族盛会。届时人们穿着民族盛装,白天饮酒庆贺,举行摔跤、斗牛、斗羊、赛马、射箭、拔河等活动。晚上,齐集村头举行篝火晚会,吹笛、弹琴、起舞。半夜,燃起千百支火把转游,窜田埂、绕山路,汇成一条火龙,以驱虫、除害、避邪,祈求幸福昌盛。出处: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• 天 文 学 • 历 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