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球表面的陨击坑。由太阳系内的陨星撞击而成。形态随坑大小而异:直径几米的小月坑,仅是表土上的浅坑而无隆起的外缘;直径较大的月坑,有明显隆起的外缘且内壁陡峭;直径大于20米的月坑,周围有溅出的碎块(直径达1米);直径达几百米的月坑,有平底、碗形或中央丘等形貌;直径1
20千米的月坑,俯视呈环状,剖面呈碗状且坑缘隆起,溅出沉积层延展至坑直径2倍远处,且有一系列同心排列的丘脊,坑的周围有溅射的次生月坑,新生的月坑还有亮的辐射纹;直径20千米以上的月坑,呈多边形状,坑壁呈阶梯状,坑底平且有中央峰(由基岩反弹隆起),月坑的外缘隆起,周围是同心状多丘月貌,有溅出沉积层、辐射纹和次生坑等;直径大于150千米的月坑,有中央峰环,盆地一般大于300千米,有明显的同心环和放射线性构造。参见“环形山”。出处: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• 天 文 学 • 月 球